以独特视角讲述“孙村故事”
以独特视角讲述“孙村故事”
他撰写的作品走进中南海。
新闻写作(摄影),视角要新颖。一篇成功的新闻(摄影)报道,必须有独特的视角。要善于观察,从小处切入,引出普遍性话题。从而提高“上稿率”。俞乃思——这位从事基层新闻工作的“土记者”,就是擅长用独特新闻(摄影)视角讲述“孙村故事”的能手。
这些年来,拍摄中国好人、繁昌县孙村镇中分村谭震林将军故居讲解员徐孝旺的图片较多,见报的也不少。但大多数是徐老面对着展板,握着指挥棒向游客讲解的画面,几乎是“千人一面”。对此,俞乃思另辟蹊径,抓拍了一幅与众不同的作品——《追星》,分别刊登在今年3月30日《大江晚报》、2016年第五期安徽省社会科学院、安徽省文明办主办的《小康生活·文明风》杂志上。芜湖市关工委《春晖》杂志还编排在封底,作浓墨重彩的宣传。《追星》这幅作品讲述的是:3月29日,繁昌县中国好人徐孝旺在给皖江中学高二年级500多名学生讲解繁昌五次保卫战的故事后,孩子们纷纷围着他索要签名,留作纪念。《小康生活·文明风》杂志刊用时,将标题《追星》改成了《繁昌:中国好人受学生追捧》。
俞乃思很讲究作品的品味,总是别出心裁地搭建出一些有特色、有创意、有规律的结构。比方《三张照片见证三次进步》,图说孙村镇大学生村官张兰兰从“村官”走上镇党委组织委员的故事。角度新颖,有闪光点,让人过目不忘。这篇报道如果没有原始资料积累,加之党代会期间的策划,是不可能见大报的。此稿先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委托主办的《大学生村官报》(4月29日)首发,后由全国第一张组织人事专业报、走进中南海的党建权威报纸上海市《组织人事报》(5月10日)三分之一版刊登。
扎根基层,是俞乃思作品的美德底色。乃思30年如一日,扎根于孙村,奋战在基层,足迹遍及孙村的山山水水。《长辫子民歌手》(刊载《安徽省工人日报》2016年4月15日),是日常生活中的真人真事,十分接地气。他不做网络世界里的裁缝、道听途说的过客、空房里的冥想者,每一篇作品都显耀着他“一头汗水两腿泥”的执着。《长辫子民歌手》图片优美的文字说明如下:今年61岁的汪其美是繁昌县孙村镇国家级美丽乡村中分村的民歌手,日前,她在向游客演唱完民歌《月亮渐渐高》之后,将盘在头上的长辫子放下来展示。汪其美的辫子是1999年蓄起来的,距今已有17年了,长度已达1.85米。她的这条长辫子也成了这个美丽乡村的一景。(作者沈麒麟: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)
- 上一篇文章: 浙江武义俞源村——中国唯一的太极星象村
- 下一篇文章: 与时代同步与文化共舞——记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俞亮鑫